紀念館介紹
指導思想
平川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發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靖遠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境內策劃領導的早期起義之一。1936中國工農紅軍在平川區打拉池的會師成為紅軍西征勝利的重要標志。1939年成立的陡水支部是甘肅省最早建立的中共地下黨組織之一。
這些革命活動不僅是甘肅革命史的見證,也是昭示后人發奮圖強,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精神動力。為了反映在平川區境內革命先烈們可歌可泣的奮斗歷程,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直觀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建成了屈吳山紅色教育紀念館。
屈吳山紅色教育紀念館陳列布展,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結合國家方針和政策,集思廣益,以靖遠起義、打拉池會師、陡水支部為主要內容,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統一的偉大理想而在平川境內艱苦奮斗的歷史畫卷,具體反映了紅色政權在平川艱苦斗爭,迎接解放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不僅是平川勝利解放的歷史見證,更是對廣大人民群眾,
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深刻、直觀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素材,能激發他們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前仆后繼、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陳展方式
屈吳山紅色教育紀念館的陳展以時間為順序,以重大歷史事件為單元,以共同的革命精神內涵為主線,分展廳,分組,采用圖片、文物、情景再現配合文字展出。力求做到全面、客觀、有感染力。
序
0.00.01(浮雕)“毛澤東詩,七律,長征”,展現在大的時代背景下,廣大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氣勢磅礴的詩句對廣大參觀者以鼓舞。
0.00.02(指引牌)屈吳山紅色教育紀念館指引路線牌。
0.00.03(銅牌)屈吳山紅色教育紀念館。
0.00.04(銅牌)白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0.00.05(銅牌)白銀市國防教育基地。
第一單元 靖遠起義
(包括文字簡介、照片、畫像、文物)
1.00.01(文字簡介)靖遠起義是甘肅革命歷史上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早的武裝斗爭之一,也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為創建西北紅軍所作的艱苦探索。本單元著重體現靖遠起義的重大歷史意義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建立新中國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及他們勇于斗爭、敢于奉獻、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1.00.02(照片)隴原兵暴示意圖。
第一組:星火耀隴原
1.01.01(文字簡介)1925年,李大釗領導的北方區委派劉伯堅、鄧小平、劉志丹等大批共產黨員進入馮玉祥的國民軍中開展工作。1926年9月馮玉祥的國民軍改稱國民聯軍。1930年中原大戰前夕,中共陜北特委軍委負責人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利用與馮玉祥國民聯軍,蘇雨生所部十五團團長王子元的關系,介紹中共黨員張東皎到王子元團任副團長。
這年夏天,王子元的部隊從寧夏開到靖遠一帶駐扎。李罕言、蘇醒民、呂振華等一批共產黨員也來到了靖遠,以合法身份作掩護,秘密開展兵運工作。
王子元部在靖遠李家堡成立了學兵隊,張東皎任隊長,高
崗任副隊長,同時成立了地下黨支部,張秀山任書記。從陜北來的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在學兵隊集中學習,進行革命宣傳和軍事訓練。
一些當地的青年也投身部隊并加入中國共產黨,靖遠敷文小學教員王儒林、張國威等成為地下黨工作的骨干力量。隨著人數的增加和工作的需要,成立了以張東皎任書記,高崗任副書記的黨的特別支部。
1931年8月,秘密建立在王子元部的中共特別支部,擴建為特別委員會,受中共陜西省委直接領導。
1932年初,王子元團被楊虎城部孫蔚如派孫作賓等人組成的點驗小組改編為甘肅宣慰使署警備第三旅。中共地下黨員張東皎、孫作賓組建了團黨委,下設校官、士兵、教導隊三個支部,發展黨員近百人,尉官以上的青年軍官大多數是共產黨員,為發動兵變和組建游擊隊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932年3月中旬,張秀山受中共陜西省委的指示,向張東皎、石子健等團黨委負責人傳達了陜西省委決定進行“組織革命兵變”的指示。1932年4月16日,受中共陜西省委的委派,謝子長、焦維熾于4月28日到達靖遠與張東皎、王儒林等策劃發動兵變。
1.01.02(圖表)駐靖遠國民黨騎四師15團王子元部中共秘密組織
1.01.03(照片)新青年雜志
1.01.04(照片)鄧小平
1.01.05(照片)李大釗
1.01.06(照片)劉志丹
1.01.07(照片)謝子長
1.01.08(照片)高崗
1.01.09(照片)張一悟
1.01.10(照片)宣俠父
1.01.11(照片)錢崝泉
第二組:易幟打拉池
1.02.01(文字簡介)1932年5月5日晚,呂振華、張秀山、曹炳奎等人分別帶領王子元部的二營和一營一連共計200余人,兵分兩路從靖遠縣城出發,經楊稍溝、紅溝,向打拉池行進。
次日凌晨在打拉池會合,進行改編,宣布起義,將起義紅旗插上了打拉池城門,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第四支隊,謝子長任總指揮,焦唯熾任政委,原先的二營編為一個大隊,曹炳奎任大隊長,一營一連編為一個大隊,張秀山任大隊長。
因起義部隊與謝、焦兩人失去聯系,由呂振華代理總指揮,隨后部隊向海原進發,中午時分,部隊到達郎山時,遭到了敵軍周維邦、王治邦帶領的兩個騎兵營的追擊,并被敵軍包圍。游擊隊將士英勇奮戰,擊退敵軍進攻,沖破了敵軍包圍圈。
為避免全軍覆沒,呂振華帶領大部分人員向山高林密的屈吳山撤退,張秀山、曹炳奎帶領少數人員阻擊敵兵,打退敵兵后也隨之向屈吳山撤退。張秀山等人在一個小山溝里被追蹤而至的敵兵俘虜。為甩開敵兵,游擊隊兵分兩路,由呂振華、蘇醒民分別帶領,邊打游擊邊向陜甘邊區匯集。
首次起義雖因準備倉促而暫受挫折,但打響了甘肅歷史上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1.02.02(圖片)靖遠起義活動路線圖
1.02.03(圖片)陜甘工農紅軍游擊隊第四支隊組織序列圖
1.02.04(照片)靖遠鹿鳴園——起義出發地址
1.02.05(照片)楊稍溝
1.02.06(照片)紅溝
1.02.07(照片)打拉池
1.02.08(照片)郎山臺子阻擊戰遺址
1.02.09(照片)屈吳山
1.02.10(照片)張秀山
1.02.11(照片)1982年6月張秀山和魏邦定回憶兵變往事
1.02.12(照片)1982年9月張秀山在學兵隊駐地舊址緬懷往事
1.02.13(照片)張秀山題碑
第三組:尖山再舉義旗
1.03.01(文字簡介)謝子長、焦唯熾赴蘭州與中共地下工作者杜潤滋、鄔逸民等取得聯系,將被扣押的張東皎、王儒林營救出獄。此時,部分起義人員陸續到達蘭州,謝子長、張東皎等開始籌劃聲勢更加浩大的第二次行動。
謝子長通過其與鄧寶珊、杜斌丞等人的私人關系,籌集了1000多大洋作為第二次起義的經費,購置了一批槍支彈藥,又動員王子元部受到革命思想影響的連長杜鴻范投身革命,并將其在蘭州所領到的50多支步槍、2萬多發子彈、1500套軍裝及印信等全部交給了黨組織,秘密運抵來家窯,游擊隊將一部分子彈、軍裝藏入窯洞,槍支則全部帶走。
當首次兵變后失散的70多名游擊隊員聚集在蘭州后,謝子長、焦唯熾當即決定成立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并派人秘密到王子元部隊聯系地下黨員和思想進步的士兵策動起義,而后在甘肅、寧夏相鄰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武裝革命斗爭。
1.03.02(圖片)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組織序列圖
1.03.03(照片)杜潤滋
1.03.04(照片)孫作賓
1.03.05(照片)鄔逸民
1.03.06(照片)常黎夫
1.03.07(照片)?;瘱|
1.03.08(畫像)張東皎
1.03.09(照片)賀晉年
1.03.10(照片)王儒林
第四組:激戰堡子山
1.04.01(文字簡介)5月30日,起義軍在謝子長的帶領下,從來家窯出發,繞山路渡黃河,來到水泉堡,將一面印有鐮刀斧頭的游擊隊紅旗插上水泉堡山頂,“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在水泉堡正式成立。
謝子長任總指揮,焦唯熾任政委,姜耀任大隊長,杜潤滋任參謀長,鄔逸民任秘書長。游擊隊下轄三個支隊,第一支隊司令杜鴻范,第二支隊司令張東皎,第三支隊司令王儒林,游擊隊發展到200多人,有近百支長槍。
當王子元得知陜甘游擊隊成立的消息后,隨即派出了第三團騎兵營和汪新民二營一部兵分兩路,前往“圍剿”。謝子長立即召集部隊進行了作戰動員和部署, 將指揮部設在水泉堡子內,并火速控制水泉尖山制高點,搶占前沿陣地大山峁。
6月2日,王子元部一路沿沙河向游擊隊駐地撲來。另一路經花兒泉沙溝,向大山峁發起強攻。游擊隊憑借有利地形,以逸待勞,將敵人壓制在一道山梁背后不敢抬頭。黃昏時,謝子長抽派一部分精干隊員從背后襲擊,打得敵人亂成一團,潰不成軍。敵營長周維邦被游擊隊員呂成義(中共黨員)擊斃,副營長梁占
勝也被擊傷。
就在此時張東皎毅然從戰壕里走出來,向舊部張丙辰喊話,不幸被敵人冷槍擊中,滾下山坡,為敵所擒。梁占勝極力勸說讓張東皎寫信勸游擊隊歸降,張東皎嚴辭拒絕,被殘忍殺害,年僅29歲。
考慮到游擊隊成立不久,缺乏經驗,謝子長決定撤離水泉堡率軍向海原進發。當夜,游擊隊經裴家堡、雪山寺到達周維邦的老家白茨林。
游擊隊打開周家的糧倉,分糧給饑餓的群眾。群眾高興地說:“軍隊給群眾分糧,這是開天辟地頭一會,游擊隊都是好人,為窮人著想?!庇螕絷犛纸涍^兩天的急行軍到達了海原的園子河并重新進行整編。
起義部隊開展游擊戰爭,轉戰兩個多月,行程一千多公里,一路打土豪,分財物,播撒革命火種,于當年8月份再次返回水泉堡。
游擊隊一邊開展發動群眾的宣傳活動,一邊吸收進步青年,壯大隊伍。當地有志青年紛紛參軍,進步工匠為游擊隊打制長矛、大刀,金農主動組織淘金,為游擊隊籌糧備款。
這些工作產生了強大效果。原軍閥雷中田的部下石興璞、張沒手帶隊投奔游擊隊;糜灘的楊陪成聯絡二十多位青壯年帶槍參加游擊隊,楊汝霖、高步功也各領十多人帶槍參加游擊隊,使
游擊隊發展到四五百人,并重新整編。他們的革命斗爭動搖了國民黨在甘肅的反動統治,喚起了當地進步人士及青年投身革命的熱潮。
游擊隊在水泉的活動,引起了敵軍的注意,他們決定預謀通過和平解決的辦法收編游擊隊,遭到了游擊隊的拒絕。1932年7月初,游擊隊與新接防的靖遠縣城國民黨駐軍王云山特務營在堡子山發生激戰,終因子彈用盡被圍困于扎巴崗,在肉搏戰中大隊長郭映珠、王貴仁犧牲,游擊隊損失慘重被迫撤離,化整為零,由集中斗爭轉向了零散抵抗。
為了掀起革命高潮,一批起義骨干投入了組建西北抗日義勇軍的革命熱潮中,并成為政治、軍事領導骨干。
1.04.02(照片)焦維熾于1932年6月12日寫給中共陜西省委的關于靖遠起義的報告
1.04.03(照片)孫作賓、王儒林重游堡子山
1.04.04(照片)水泉起義烈士紀念碑
1.04.05(照片)主戰場之一——水泉堡
1.04.06(照片)張東皎使用過的手槍
1.04.07(照片)游擊隊用過的油燈
1.04.08(照片)游擊隊用過的火藥別子
1.04.09(照片)水泉小堡子戰斗遺址
第五組:浴血紅砂峴
1.05.01(文字簡介)1932年12月,中共甘寧青特委在蘭州成立,開展兵運工作,由王儒林負責聯絡原參加靖遠起義的起義人員,組建西北抗日義勇軍。王儒林以鄧寶珊部西安綏靖公署甘肅行署“招募專員”的合法身份,公開在靖遠招募自愿參加抗日人員,組建義勇軍。
1933年2月,王儒林、李慕愚、呂振華、呂明成等在靖遠北灣設立招募辦事處。3月中旬,西北抗日義勇軍在靖遠西塬園子岔(今屬榆中縣)正式成立,李慕愚任政委,王儒林任總指揮,舉行靖遠起義第三次行動。部隊一邊宣傳抗日主張,一邊開展革命活動。4月初,蘭州水北門起義暴發,起義人員20余人與義勇軍在后長川會合,義勇軍發展成為一支近400人的革命隊伍。
義勇軍的發展壯大,震驚了國民黨當局,蔣介石令西北諸馬抽調勁旅圍剿。因雙方力量對比極其懸殊,敵方裝備精良,紅砂峴戰斗異常激烈,200多名義勇軍戰士為國捐軀,36人被俘,成為中國武裝革命史上的悲壯一幕。
1.05.02(圖片)西北抗日義勇軍行軍路線圖
1.05.03(圖片)西北抗日義勇軍組織序列圖
1.05.04(照片)西北抗日義勇軍誕生地——榆中園子鄉小岔嶺
1.05.05(照片)西北抗日義勇軍誕生地——榆中園子鄉小岔嶺舊貌
1.05.06(照片)紅砂峴——西北抗日義勇軍與國民黨“三省聯軍”血戰的地方
1.05.07(照片)扎巴子崗
1.05.08(照片)榆中縣園子岔
1.05.09(照片)西北抗日義勇軍關防
1.05.10(照片)孫作賓與老戰友王儒林
1.05.11(文物)王儒林生前書法作品
1.06.1 (文物)游擊隊使用過的油燈、馬燈
1.07.01 (文物)游擊隊使用過的馬刀
1.08.01 (文物)游擊隊使用過的長槍
1.09.01 (文物)遺落在水泉農民家中的子彈箱
第二單元 毛澤東與打拉池
(包括文字簡介、照片、文物、和沙盤設施)
第一組:偉大的決策
2.01.01(文字簡介)1936年5月14日,黨中央在陜北延川縣太相寺召開全軍會議,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彭德懷等出席,總結東征,部署西征和批判本位主義、自由主義傾向,會議最后作出關于紅軍西征甘寧的決定,紅軍西征的根本出發點是,把包圍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國民黨軍隊從內線引向外線,以便于紅軍在運動中消滅敵人。鞏固和擴大根據地,迎接二、四方面軍,爭取東北軍、西北軍和一切抗日力量,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5月18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太相寺會議的決定,頒布西征命令,并將紅軍一方面軍組建成中國人民紅軍西方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聶鶴亭任參謀長,劉曉任政治部主任,西征紅軍由三路組成,共1.7萬多人。
2.01.02(照片)毛澤東
2.01.03(照片)王稼祥
2.01.04(照片)周恩來
2.01.05(照片)張聞天
2.01.06(照片)博古
2.01.07(照片)1936年的彭德懷
2.01.08(照片)青年時期的楊尚昆
2.01.09(照片)抗戰時期的黃克誠
2.01.10(照片)林彪
2.01.11(照片)太相寺會議舊址
2.01.12(照片)到達陜北的中央紅軍之一部
2.01.13(文物)紅軍用過的油燈
2.01.14(文物)紅軍用過的德國造打氣爐
2.01.15(文物)紅軍用過的手槍
2.01.16(文物)紅軍用過的公文箱
第二組:揮師西征
2.02.01(文字)5月18日,中央軍委下達西征命令,并成立西方野戰軍,下轄: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紅二十八軍、紅二十九軍,共1.7萬人,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
2.02.02(圖片)西方野戰軍戰斗序列
2.02.03(文字)關于西征戰役的行動命令
2.02.04(圖片)西征戰役第一階段進軍路線圖
2.02.05(圖片)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
2.02.06(圖片)西方野戰軍參謀長聶鶴亭
2.02.07(圖片)政治部主任劉曉
2.02.08(圖片)西方野戰軍第一軍團政委聶榮臻
2.02.09(圖片)西方野戰軍第一軍團代軍團長左權
2.02.10(圖片)西方野戰軍第十五軍團長徐海東
2.02.11(圖片)西方野戰軍第十五軍團政委程子華
2.02.12(文物)紅軍用過的槍盒槍套
2.02.13(文物)紅軍使用過的火槍
2.02.14(文物)山炮瞄準器
2.02.15(文物)紅軍用過的手雷(炮彈殼)
第三組:策應北上
2.02.01(文字)紅二、紅四方面軍開始北上:1936年7月1日,中共中央林育英、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等68人致電朱德、張國濤、徐向前、陳昌浩、任弼時、賀龍、蕭克:“我們以無限的熱忱慶祝你們的勝利會合,歡迎你們繼續英勇的進軍,北出陜甘于一方面軍配合以至會合,在中國的西北建立革命的大本營?!?span style=";padding: 0px">7月2日,紅二、紅六軍團遵照中央指示改編為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蕭克任副總指揮,關向應任副政委,同時會師的紅二、紅四方面軍開始北上。紅四方面軍組成左、中、右三個縱隊,分別從甘孜、爐霍、綏靖出發。7月6日,任弼時致電中央,報告紅二方面軍長征情況說:二、六軍團于本月1日在全部甘孜與四方面軍會合,現隨同四方面軍繼續北進,這次遠征,計費時7個多月,行程一萬余里,傷亡約
5300人。出發時兩軍共1.7萬人,到甘孜會合時,為1.4萬多,二軍團9000人,六軍團5300人,武器比桑植出發時時稍有增加
2.03.01(照片)中央再次致張國燾令其北上電文
2.03.01(照片)張國燾
2.03.02(照片)黨旗
2.03.03(照片)朱德
2.03.04(照片)《到陜北去》歌曲
2.03.05(圖片)紅二方面軍長征路線圖
2.03.06(照片)賀龍
2.03.07(照片)任弼時
2.03.08(照片)徐向前
2.03.09(照片)陳昌浩
2.03.10(圖片)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圖
2.03.11(照片)紅軍向群眾借糧的票據
2.03.12(油畫)甘孜會師
2.03.14(文物)紅軍用過的牛皮憋子
2.03.15(文物)紅軍用過的羊皮襖和褐被
2.03.16(文物)紅軍宣傳隊的竹笛
第四組:進駐戰略要地打拉池
2.04.01(文字簡介)為了阻止甘、寧敵軍的襲擊,西征右路軍先遣部隊紅九團于9月13日經海原到達打拉池,消滅守城
敵軍后占領打拉池城。部隊分散駐扎在打拉池、小水、老莊、水泉、響泉等10多個村莊。
隨后,彭德懷率前方司令部也到了打拉池,司令部設在紅山寺內。彭德懷司令員派部隊到賀家川、響泉、陡城等地發動群眾打土豪,籌集糧草,解決給養。為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創造了條件。打拉池成了指揮三軍會師的前沿指揮中心、軍事保障中心和物資保障中心,發揮了與根據地等同的地位。打拉池的重要戰略作用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視。
2.04.02(電文)毛澤東給彭德懷關于“按照十月作戰綱領作好各項準備工作”的電文
2.04.03(照片)1936年9月13日,中革軍委制定的《通莊靜會戰役計劃》
2.04.04(照片)紅山寺石窟
2.04.05(圖片)紅軍長征在甘肅的線路圖
2.04.06(照片)西征時期的徐海東
2.04.07(照片)陳漫遠
2.04.08(照片)徐海東穿戴過的紅軍軍帽、軍服
2.04.09(文物)紅軍用過的小木箱
2.04.10(文物)紅軍在打拉池使用過的油燈
2.04.11(文物)紅軍在打拉池用過的碗、罐,(是打拉池人民支援紅軍的)
第五組:擴紅建政
2.05.01(文字)根據中央指示,紅軍到達打拉池后,開始在打拉池地區擴紅建政,籌集物資。這副圖就是紅軍在打拉池地區的擴紅建政標點圖。紅軍分別在打拉池、三百戶、水泉堡建立了三個農民委員會。在響泉、大水頭等地籌集糧草。為了使四方面軍渡河,還在陡城造船。
2.05.02(圖片)紅軍在打拉池擴紅建政籌集物資標點圖
2.05.03(照片)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駐扎的地方
2.05.04(照片)紅山寺遺落的紅軍領導用過的手槍
2.05.05(照片)打拉池舊城
2.05.06(照片)參加紅軍的打拉池人吳公平的二級紅星榮譽章,(當時13歲的吳公平,被十五軍團七十三師219團徐海東部為勤務員,在歷次戰斗中屢立戰功,1975年任北京軍區炮兵副司令員,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榮譽章)。
2.05.07(照片)打拉池會師慶祝大會舊址
2.05.08(照片)平川有70多名進步青年參加了紅軍
2.05.09(文物)紅軍在打拉池籌糧用過的升、秤和斗
2.05.10(文物)紅軍在打拉池留下的紙幣
2.05.11(文物)參加紅軍的打拉池籍戰士所獲的獎章2.05.12(文物)
第六組:魚水情深
2.06.01(文字)毛澤東、周恩來關于搜集造船材料及分工問題致朱、張電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四日)
朱、張:
甲、造船以能達到五十只為做好,唯隴東木鐵料均缺,木鐵匠更少,尤無改匠、木匠、創匠之分,現就可能規定前后方同擔搜集材料及人工如下:
(1)后方造釘五萬個,買桐油一百五十斤,雇請十匠十人。
(2)彭司令員在前方找木匠十人,搜集石灰、棉花(破布條)各三百五十斤,在靖遠打拉池代找木匠木料,以上擬于本月底辦到。
乙、造船責任完全要靠四方面軍負擔,請將造船隊工兵連即隨派往,靖遠之一個軍先到該地域搜集木料指導口口釘,以利進行,如何仍請即復。
毛、周
10月14日午
2.06.02(文字)將士們的美好回憶 打拉池民風淳樸、物產豐富。紅軍在打拉池打土豪、分財物,使群眾認識到紅軍是窮苦人民自己的軍隊,紅軍也在打拉池成立了“打拉池農民委員會”,幫助打拉池人民建立自己的政權,換來了廣大人民群眾熱情支援紅軍的喜人情景。有些群眾為紅軍磨面、有些群眾為紅軍運送糧食、有些群眾為紅軍做鞋。再加上紅軍分散居住在群眾家里,和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這些換來了許多將帥的美好回憶。
2.06.03(文字)夏云飛《光輝的篇章》摘錄 不久,紅軍總部也開到打拉池。在一天的夜晚,搭了舞臺,點燃了汽燈,
15軍團隆重地召開了有兩軍部隊參加的會師大會,軍團長徐海東同志致了歡迎詞,我們懷著萬分喜悅的心情聽取了朱德總司令等首長的講話。最后還觀看了宣傳隊編演的歡迎節目,氣氛十分熱烈。
2.06.04(文字)林偉日記 我們今天進到打拉池。這是一個很大的市鎮,處于赤白邊界上,都是回族人民聚居之區。這里綿羊很多,羊群在起伏的丘陵地里,遍地都是。我們住在這里,回族蘇維埃政府慰勞了許多牛羊肉。
這里的地勢極為重要,它位于甘寧邊界上,黃河以南以東,距萬里長城已不及八十里?,F在敵情又嚴重起來,在我們西面是天蘭公路線,南面是西蘭公路線,北面有黃河相隔,而東面胡宗南派有兩師已進到環縣山城堡一線,已經插進到我豫旺蘇區。我紅十五軍團主力,現已進抵海原地區
2.06.05(文字)伍云甫日記
十月二十三日 晴
六時出發,至打拉池(約八十里),一方面軍電臺十二分隊、十五分隊駐此地。
十月二十四日 晴
駐原地。在政治處開支書、指導員以上干部會議。
十月二十五日 晴
十七時半會餐,彭報告一方面軍一年來發展情形和陜甘蘇區
狀況,及運用黨的新策略的勝利等。
十月二十六日 晴
開副科長以上及排長以上干部會議,下午開排長以上及工作人員討論會,討論中政局九月十七日決議。
十月二十七日 晴
總部會餐,彭報告一方面軍黨的工作。
十月二十八日 晴
召集附近群眾會餐,并分發羊子。
十月二十九日 晴
局部召開班長以上活動分子會議及工作人員會議。
十月三十日 晴
四時出發,在乾鹽池大休息,二十一時至陳家灣東北六里的村莊附近露營,行約百十里。
2.06.06(文字)打拉池人民為一、四方面軍會師做得貢獻
1、縫制羊皮背心1300多件
1、糧食108萬斤
2、食用油4600多斤
3、水果200筐
4、羊只1200只
5、白元2000多塊
6、木材26方
7、組織騾馬隊15個,騾馬總數180匹,為二、四方面軍送物資。
8、組織駱駝隊5個,駱駝總數45個,為二、四方面軍送物資。
2.06.07(文字)留在群眾心中的美好紀念 紅軍在打拉池駐扎的48里,開展了廣泛的群眾工作,領袖們深入群眾家里與群眾們同吃同住,戰士們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幫助群眾干家務,忙生產。軍愛民,民擁軍。在群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播撒了革命火種,一些當年紅軍將士用過的物品被群眾視為珍寶,一直保存至今。
2.06.08(照片)為紅軍領導送飯的食盒
2.06.09(照片)秦守福為紅軍磨面用過的磨盤
2.06.10(照片)紅軍留在何仁昌家的兩塊銀元
2.06.11(照片)彭總指揮部用過的石油燈
2.06.12(照片)婦女為紅軍趕做棉衣、棉鞋
2.06.13(照片)幫紅軍渡河的筏子客和他們的筏子
2.06.14(文物)四方面軍戰士贈給房東楊清義的掏衣棒
2.06.15(文物)水泉農委會為紅軍送干糧的竹籃
2.06.17(文物)紅軍在打拉池用過的生活用具
第七組:奇襲會寧城
2.07.01(文字簡介)10月2日,十五軍團騎兵團從打拉池出發攻占了會寧城。為會寧會師提供了軍事保證。
2.07.02(照片)
2.07.03(照片)
2.07.04(照片)
2.07.05(照片)朱總司令講話用過的長條桌
2.07.06(照片)紅軍當年在會寧使用過的錢幣
2.07.07(照片)紅軍當年在會寧使用過的證券
2.07.08(圖片)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敵我形勢示意圖
2.07.09(照片)賀龍、鄧小平簽署的《革命軍人犧牲證明書》
2.07.10(照片)紅軍長征紀念館的少數民族群眾歡迎紅軍蠟像
2.07.11(照片)紅軍烈士紀念碑
2.07.12(照片)紅軍當年在會寧書寫的標語
2.07.13(照片)會寧文廟舊址
2.07.14(文物)紅軍遺留在打拉池的子彈箱
2.07.15(文物)紅軍用過的手雷、迫擊炮彈殼
2.07.16(文物)紅軍使用過的潛望鏡
第八組:會寧會師
2.08.01(文字)中央為慶祝一、二、四方面軍大會合通電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
朱總司令、張總政委、彭司令員兼政委、賀總指揮、任政委、徐總指揮、陳政委,一、二、四方面軍各軍事政治機關,各軍師團
營連排首長及全體紅色戰士同志們:
(甲)正當日本國主義準備好了舉行對于中國新的大規模的進攻,我有五千余年光榮歷史的中華民族,處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時候,我民族革命戰爭的先鋒隊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甘肅境內會合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謹以熱烈的敬意與歡躍的賀忱,致之于我們的民族英雄與紅軍領導者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張國燾同志、周恩來同志、彭德懷同志、林彪同志、徐向前同志、陳昌浩同志、賀龍同志、任弼時同志、王稼祥同志、劉伯承同志、葉劍英同志、肖克同志、徐海東同志之前;致之于各軍軍長同志、政委同志,各師師長同志、政委同志,各團團長同志、政委同志之前;致之于各級參謀機關首長之前;致之于各級政治機關首長之前;致之于全體紅色軍事政治指揮員戰斗員全體光榮的民族英雄之前。
(乙)我們的這一在抗日前進陣地的會合,證明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盜侵略是快要受到我們全民族最堅強的抗日先鋒隊的打擊了;證明中國民族抗日統一戰線與抗日聯軍是有了堅強的支柱了;證明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全國同胞是有了團結御侮的核心了;證明正在抗日前線的愛國工人、愛國農民、愛國學生、愛國軍人、愛國記者、愛國商人、英勇的東北義勇軍以及一切愛國志士是有了援助者與領導者了??傊?,全國主力紅軍的會合與進入
抗日前進陣地,在中國與日本抗爭的國際火線上,在全國國內政治關系上,將要起一個決定的作用了。
(丙)我全國主力紅軍的會合與進入抗日前進陣地,也將向正在革命怒濤中的西班牙民族證明,我們是他們反對法西斯反革命的好朋友;將向法國、比國、捷克國及全歐洲各國愛好和平的民族證明,我們是他們防御法西斯德國侵略的好朋友;將向英勇抗爭至死不屈的亞比西尼亞民族證明,我們是他們反對法西斯意大利侵略的好朋友;將向全世界一切被壓迫的國家與民族證明,我們是他們反對帝國主義的好朋友;最后,我們將向蘇聯共和國、外蒙共和國、內蒙民族、西北國人證明,我們是與他們共同奮斗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與世界侵略者的最切近的好朋友。
(?。┪覀兗纯叹鸵M入一個新階段了,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戰爭的階段,這就是創建全國國防政府抗日聯軍與民主共和國的階段。我們要在這個新的階段中樹立全國人民的模范,樹立抗日戰線的模范,爭取一切國民黨軍隊加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通抗日前進道路,擴大抗日根據地,鞏固抗日根據地,為保衛西北而戰,為保衛華北而戰,為保衛全國而戰,為收復失地而戰,為聯合工、農、商、學、兵,為聯合各黨各派各界各軍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而戰。
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萬歲!
中華民主共和國萬歲!
中華蘇維埃萬歲!
中華民族自由平等獨立解放萬歲!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十月十日
2.08.02(照片)1936年紅一方面軍在會寧城南搭建的歡迎二、四方面軍的彩門
2.08.03(照片)寧夏將臺堡
2.08.04(油畫影像)三大主力會寧會師
2.08.05(照片)紅軍會寧會師舊址
2.08.06(照片)打拉池紅山寺
2.08.07(文物)紅軍使用過的銅油燈和銅壺
2.08.08(文物)紅軍使用過的菜刀
2.08.09(文物)紅軍使用過的小油簍
第九組:西征勝利
2.09.01(文字)根據聶榮臻司令員回憶,紅軍會寧會師后,主力即向北轉移到打拉池地區休整,并召開了隆重的慶祝大會。10月22日,朱德、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一部到達,與彭德懷率領的西方野戰軍會師。
10月25日,召開會師慶祝大會。
會師大會十分隆重,搭起了舞臺,扎起了彩們,還點燃了汽燈。彭德懷和朱德作完講話后,舉行了聯歡活動:跳舞、唱歌、演話劇、說快板等,氣氛非常熱烈。聯歡后是大會餐,打拉池的羊肉遠近聞名,會師時正是羊肥膘壯的季節,煮肉時香味飄的很遠。大家一人一碗,不夠了自己去添。正在大嚼大咽的時候,突然有一位戰士放聲大笑著說:“這樣好吃的東西,不長征能吃得到嗎?”笑著笑著眼里流出了高興的淚水。
10月27日,朱德、彭德懷、張國燾等在紅山寺大殿接見打拉池農民委員會成員和抗日積極份子,魏振清、陳世祥、崔喜梅、齊國民、范振江、焦萬義、張善教、張志修、李萬海等參加接見。
10月28日,為了保證中央軍委作戰計劃的順利實施,組成了前敵指揮部,由彭德懷任前敵總指揮,統一指揮三個方面軍的行動。
10月30日,在打拉池南約二十華里的小水村,紅三十一軍、紅四軍、獨立師打退敵人的數次進攻,稱為“小水里阻擊戰”。與此同時,紅軍在董家彎召開誓師大會,離開打拉池東進。
2.09.02(照片)打拉池會師紀念碑
2.09.03(照片)打拉池會師紀念亭
2.09.04(文字)朱、張關于與彭會晤并同意[寧夏]戰役計劃致中央軍委電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徐、陳、賀、任報中央軍委:
甲、我們昨十六時到打拉池與德懷、海東晤談。欣悉一年來統一戰線成就和一方面軍奮斗成績和陜甘寧邊區發展情況,不勝雀躍。
乙、關于根據新任務由德懷同志提出之[寧夏]戰役計劃要旨,我們完全同意,正根據今日情況研究具體化之方案,再行電告。
朱、張
十月二十四日
2.09.05(照片)毛澤東
2.09.06(照片)張國濤
2.09.07(照片)彭德懷
2.09.08(照片)紅一、二、四方面軍團以上干部合影
2.09.09(照片)紅四方面軍強度黃河紀念碑
2.09.10(照片)虎豹口舊照
2.09.11(國畫影像)歡慶山城堡大捷
2.09.12(文物)紅軍使用過的銅鍋
2.09.13(文物)紅軍在打拉池會餐時用過的銅酒具
2.09.14(文物)紅軍騎兵用過的馬鞍、馬鐙
第十組:更大的勝利
2.10.1(文字簡介) 西征戰役的勝利,有力的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向陜甘寧發動的軍事進攻。隨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放,全國抗
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開始了國共兩黨共同抗日的新局面。
西征戰役的勝利,使陜甘根據地得到了極大的鞏固和發展,對日后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西征戰役的勝利,使長期遭敵分割包圍的紅軍主力匯合在一起,實現了黨對紅軍的直接領導,為迎接即將來到的抗日戰爭準備了重要條件。
2.10.02(電文)關于擊破南面之敵的部署
2.10.03(電文)同意彭德懷同志海打戰役計劃
2.10.04(照片)1946年毛澤東在延安棗園
2.10.05(文字版面)更大的勝利
2.10.06(照片)永遠的紅軍號手吹響抗戰號角記錄不朽歷史
2.10.07(照片)紅軍長征勝利的指揮者和決策者
2.10.08(照片)1936年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電
2.10.09(文物)紅軍在打拉池用過的皮箱
2.10.10(文物)紅軍使用過的軍號
2.10.11(文物)紅軍使用過的油燈
2.11.01(文物)展廳西北角:為紅軍送糧用過的竹籃和獨輪車輪
2.12.02(文物)展廳東北角:群眾為紅軍做飯用過的風箱(打拉池李敬德、尚全貞夫婦捐贈)
2.13.03(文物)展廳東南角:紅軍造船使用過的大扯鋸
2.14.04(文物)展廳西南角:紅軍用過的油簍、油缸
第十一組:打拉池會師行軍路線圖沙盤
2.15.展廳中央:打拉池紅軍會師行軍路線圖沙盤
第三單元 陡水支部
(包括文字簡介、照片、文物)
第一組:前言
3.01.01(文物)陡水支部使用過的油燈
3.01.02(文物)陡水支部使用過的算盤
第二組:革命火種
3.02.01(文字簡介)中共甘肅工委 為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領導抗日救亡活動,中共中央決定建立中共甘肅省工作委員會。1937年8月以后,黨陸續派孫作賓、劉杰(女)、劉南生、藺克義、樊大畏、鄭重遠、竇志安等一批共產黨員來到蘭州,籌建工委工作。10月26日,中共甘肅省工委在蘭州正式成立(當時稱蘭州工委),孫作賓任書記,鄭重遠負責組織工作。吳鴻賓負責宣傳兼回民工作,劉日修負責青年工作,劉杰負責婦女工作。甘肅工委成立后,根據中央“大力發展組織,迅速擴大黨的力量”的指示,采取“從中心城市到外線,從外線到鄉村”的步驟,積極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1937年底到1939年初,相繼建立了蘭州市學委,甘肅青委,蘭州市委和榆中、涼州(今武威)、靖遠、徽縣縣委及蘭州民族特支等基層組織,黨員發展到260人。
3.02.02(照片)萬良才
3.02.03(照片)孫作賓
3.02.04(照片)吳鴻賓
3.02.05(照片)鄭重遠
3.02.06(照片)張生強
3.02.07(照片)《合作生活》發刊詞
3.02.08(照片)陡水支部誕生地
3.02.09(照片)一視同仁
3.02.10(照片)靖遠縣工委工作交代會議紀要
3.02.11(照片)靖遠縣工委舊址
3.02.12(文物)地下黨員用過的旱煙匣
3.02.13(文物)地下黨員用過的汽燈
3.02.14(文物)地下黨員用過的燈臺
第三組:地下斗爭
3.03.01(文字)1938年春,省工委書記孫作賓指示岳秀山、張生強組建靖遠縣工委,省工委組織部長鄭重遠來靖協助工作。1938年10月中共靖遠縣工委成立,書記岳秀山,組織委員張生強。此后岳、張分頭在東灣、陡水(陡城、水泉)一帶深入群眾,宣傳黨的宗旨。
1939年春,張生強、鄭重遠在陡水發展李保洲、李生洲、韓理、高吾清、賀士杰、張樹安6名黨員,并成立以李保洲為組長的水泉黨小組和以高吾清為組長的陡城黨小組。同年7月又發
展劉宗儒、常公民、張永奎、魏建穆、楊俊山、周有謀、趙上錄為黨員,同時成立陡水黨支部,書記李保洲。
3.03.02(照片)岳秀山
3.03.03(照片)喬映淮
3.03.04(照片)歐化遠
3.03.05(照片)張生強
3.03.06(照片)李保洲
3.03.07(照片)甘肅遠區黨員登記表(封面)
3.03.08(照片)靖遠地下黨員名單
3.03.09(照片)萬良才和東北局的聯系信件
3.03.10(照片)歐化遠抗大畢業證書
3.03.11(照片)卞家臺地拉牌
3.03.12(圖片)靖遠周邊地下黨組織
3.03.13(文物)李保洲任新疆鐵路局局長時穿過的制服
3.03.14(文物)李保洲生前用過的遺物
第四組:一心為民
3.04.01(文字)陡水支部的主要貢獻 1、開辦了卞家臺石拉排、下堡兩個民眾夜校。宣傳黨的宗旨,喚醒民眾,發展壯大黨的力量。2、建立地下聯絡站,掩護西路軍流落紅軍50多人歸隊,掩護多位省委領導及地下黨員安全過境。3、同貪官污吏斗爭,保護勞苦大眾。4、報送情報,宣傳形式,為解放周邊地
區做了大量有效工作。5、引導15萬解放軍進軍寧夏,同時為過境解放軍解決糧食,辦起水泉和白疙瘩兩個糧站。6、解放軍過境后,收繳民間武器,維護地方穩定。
3.04.02(照片)甘肅遠區黨員登記表
3.04.03(照片)織布機
3.04.04(照片)磨盤
3.04.05(照片)紡線車
3.04.06(照片)書桌
3.04.07(照片)藥捻子
3.04.08(文物)陡水支部使用過的銅火爐
3.04.09(文物)陡水支部使用過的火盆
3.04.10(文物)陡水支部使用過的鐵鎖
第五組:迎接解放
3.05.01(文字)1949年6月,張生強在旱平川召開會議。研究迎接解放大軍和搞好支前等工作。會后陡水支部為迎接解放,研究部署了四項工作:做好宣傳工作;做好為解放軍介紹敵情、地形及向導工作;保護糧庫,辦好糧站,維持好社會秩序;保護好安內渡口船支,保證解放軍順利渡河。
1949年9月6日晚,從吳家川開來一排解放軍,陡水支部集中人員,妥善安排解放軍的食宿。第二天,解放軍一個連從安內渡過來和支部聯系,準備從水旱兩路開往寧夏。支部派張永奎、
趙世發、韓琮、劉永濤分別作水旱兩路向導。為此陡水支部還成立了水泉糧站和白疙瘩糧站。解決路過平川的解放大軍的吃糧問題。陡水支部共籌集糧食80多萬斤。
陡水支部是區境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核心力量,他的成立壯大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進步思想、培養了大批進步青年,是我區共產黨發展史和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3.05.02(圖片)和平
3.05.03(照片)革命烈士黃鼎烈士證書
3.05.04(照片)萬良才
3.05.05(照片)黃鼎
3.05.06(照片)光榮紀念證
3.05.07(照片)水泉地下黨聯絡站
3.05.08(照片)靖遠地下黨三屆領導合影
3.05.09(文物)地下黨員李萬珠遺物(2012年6月捐贈)
3.06.01柜(文物)地下黨員黃基穿過的羊皮襖
3.07.01柜(文物)李保洲用過的馬鞍、馬鐙
3.08.01柜(文物)陡水支部夜校用過的羊毛褐被
3.09.01柜(文物)卞家臺地拉排遺存的飲食用具
3.10.01柜(文物)地下黨員的生活用具
3.11.01柜(文物)地下黨員生產用具
3.12.01柜(文物)地下黨員使用過的武器
3.13.01柜柜(文物)水泉夜校用過的馬燈、亮子
3.01展廳西(文物)陡水支部辦夜校用過的講桌
3.02展廳西(文物)地下黨員用過的大木箱
3.01展廳東(文物)陡水支部組織民眾紡線用過的紡車
3.02展廳東(文物)陡水支部為解放軍炒炒面用過的風箱
第四單元 西路魂
(包括文字簡介、照片、文物)
第一組:悲愴的紀念
4.01.01(文字)打拉池會師后,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主力2.18萬人(占當時紅軍總數的2/5),遵照中共中央之命令,西渡黃河作戰,在河西走廊,西路軍孤軍奮戰,伏尸盈雪,由于兵力懸殊,最后糧絕彈盡,慘遭失敗,幾乎全軍覆沒,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悲壯的篇章。
4.01.02(圖片)西路軍西征路線要圖
4.01.03(照片)虎豹口舊貌
4.01.04(照片)紅軍虎豹口西渡黃河紀念碑
4.01.05(照片)西路軍總指揮徐向前
4.01.06(照片)西路軍副總指揮王樹聲
4.01.07(照片)紅四方面軍三十軍政委李先念
4.01.08(照片)李特
4.01.09(照片)董振堂
4.01.10(照片)劉理運
4.01.11(照片)孫玉清
4.01.12(照片)楊克明
4.01.13(照片)熊厚發
4.01.14(照片)熊國柄
4.01.15(照片)鄭義齋
4.01.16(照片)西路軍軍旗
4.01.17(照片)西路軍革命烈士紀念碑
4.01.18(文物)老紅軍何治福做爐匠時用過的工具
4.01.19(文物)老紅軍曹培榮(海原縣)保存下來的彈夾和子彈
4.01.20(文物)老紅軍任萬祥用過的秤
第二組:不滅的記憶
4.02.01(照片)徐向前題詞
4.02.02(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03(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04(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05(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06(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07(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08(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09(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10(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11(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12(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13(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14(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15(照片)散落在平川區及周邊的老紅軍
4.02.16(照片)老紅軍王興發生前遺物
4.02.17(文物)老紅軍林萬生生前遺物
4.02.18(文物)老紅軍岳必第生前遺物
4.03.01柜(文物)老紅軍任萬祥生前遺物
4.04.01柜(文物)劉永安(劉國富)流落平川老莊時購買土地的地契
4.04.02柜(文物)健在的老紅軍劉漢潤簽名贈的(西路軍在景泰)一書
4.05.01柜(文物)老紅軍林萬生生前遺物
結 束 語
靖遠起義,打拉池會師陡水支部,傳頌著一曲曲動人的頌歌;平川大地,浸透著革命烈士的熱血。
是什么力量把成千上萬中華兒女凝聚在一起,他們明知征途艱險,卻毫無畏懼、前仆后繼地奔向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這種力量就是永存的革命精神。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所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新的征程。在科學發展,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道路上,我們應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精神,使之成為推動我們各項事業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
我們追憶先烈、紀念先烈,就是要把革命先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傳下去,艱苦奮斗,眾志成城,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努力。
屈吳山紅色教育紀念館
陳展大綱
屈吳山紅色教育紀念館
2012年7月1日
目 錄
1、屈吳山紅色教育紀念館陳展大綱指導思想 1----2頁
2、序 3頁
3、第一單元:靖遠起義
4、第一組:星火耀隴原 4----6頁
5、第二組:易幟打拉池 6----7頁
6、第三組:尖山再舉義旗 7----9頁
7、第四組:激戰堡子山 9---11頁
8、第五組:浴血紅砂峴 11—13頁
9、第二單元:毛澤東與打拉池
10、第一組:偉大決策 14—15頁
11、第二組:揮師西征 15—16頁
12、第三組:策應北上 16—17頁
13、第四組:進駐戰略要地打拉池 17—18頁
14、第五組:擴紅建政 18—19頁
15、第六組:魚水情深 20—23頁
16、第七組:奇襲會寧城 23—24頁
17、第八組:會寧會師 24—27頁
18、第九組:西征勝利 27—29頁
19、第十組:更大的勝利 29—30頁
20、第十一組:打拉池紅軍會師行軍路線沙盤 31頁
21、第三單元:陡水支部
22、第一組:前言 32頁
23、第二組:革命火種 32—33頁
24、第三組:地下斗爭 33—34頁
25、第四組:一心為民 34—35頁
26、第五組:迎接解放 35—37頁
27、第四單元:西路魂
28、第一組:悲愴紀念 38—39頁
29、第二組:不滅的記憶 39—40頁
30、結束語 41頁
聯系電話:
地址:
投稿郵箱:
郵編: